您的位置:首页 >保险 >

社科院金融所第三季度报告:复苏态势好于上季度 防风险任务依然艰巨

中国网财经10月17日讯(记者 曾蔷)10月16日,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《中国宏观金融分析》(下称“《报告》”)。

中国社科院副院长、党组成员王昌林在《报告》发布会上表示,总体来看,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恢复、新旧动能转换、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关键期,已经转向主要依靠扩大居民消费、扩大内需、以投资于人为主扩大有效投资、以改革创新为主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。在此背景下,迫切需要着力扩消费、防风险、促改革,形成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,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民经济循环。

《报告》指出,2023年三季度,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整体呈现“四分化”状态;全球增长面临下行风险,但短期内不会出现严重衰退。一是全球主要大型经济体经济周期分化,美国经济仍体现较强韧性。二是不同经济体通胀严重分化,部分发展中国家物价失控,美欧物价仍偏高,中国则从通缩边缘缓慢回升。三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,美国和欧元区等面临较高通胀压力的经济体仍持续加息,但加息节奏逐步放缓,中国则仍有一定的降息诉求。四是国际金融市场涨跌互现,即使在同类市场中分化也较为显著。大宗商品市场中的粮食品类分化明显,充分反映粮食生产国差异境况,股票市场的此消彼长则映射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新态势。由于美国经济大概率会软着陆,加上我国经济趋于好转,全球经济短期出现严重衰退的概率不大。

中国外汇市场阶段性企稳。虽然中国经济增速目前偏低,但由于美元指数趋于阶段性见顶,叠加我国经济基本面继续回升、市场预期有所改善、与外部沟通合作机制更加顺畅等利好因素,人民币汇率及其市场预期有望阶段性企稳。这能够较好地与短期宏观经济、行业、微观主体等数据相互印证。短期企稳态势能否转化为中长期周期性动力或结构性红利,则需要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应坚持以我为主,以国内经济周期为核心考量,加大财政与货币政策力度以提振总需求;优化市场机制,着力提升汇率制度弹性和市场风险缓释功能;加大开放主动性,增强外国长期投资者信心。

《报告》认为,2023年二季度以来,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动能有所减弱,主因是在外需持续、快速下滑的背景下,国内需求未能及时“补位”。进入三季度,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,国内消费、投资和生产边际回暖,支撑经济逐步企稳;但需求不足仍是约束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。为刺激需求,央行降息、降准并加大信贷投放,但从“松货币”到“宽信用”的传导路径存在堵点,实体经济信用收缩的问题仍然存在。“宽信用”效果不佳的主要表现是:社融增速持续下降,新增社融主要依靠政府债券融资的拉动;信贷增长主要依靠政策驱动,短期票据融资冲量的特征较为明显。受实体资本回报率下降的影响和人民币发行机制的约束,部分资金未能进入实体形成资本,“资金空转”问题值得关注。三季度以来,随着各项房地产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,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;但在销售和融资环境尚未得到明显改善的背景下,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及相关金融风险仍需重视。

在出口持续下行的背景下,稳定和提升国内需求是关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短期逆周期调控和中长期结构性改革更需紧密协调配合:一是政府(包括央企)向居民部门让渡更多收入,推动消费可持续增长;二是政府加大纾困力度,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;三是通过降低成本和扩大民营经济发展空间,提高实体投资回报率;四是通过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和改革基础货币发行机制,畅通国内经济金融大循环。

最新动态
相关文章
健全医保基金监管体系、积极引入第三方...
供港尖叶菜心的背后,是钱大妈对于好商...
洲宇集团IPO:一年减员逾千人 多版招股...
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向山东大学捐赠公司...
车企申请破产重整 车主只能吃“哑巴亏”?
(八闽千姿)福鳗“游”四海